中国智库何时才能名副其实
据不完全统计,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,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已形成五大系统,共有研究机构2500多个,专职研究人员3.5万,工作人员27万。然而,近年来中国智库在满足国家决策信息需求上的不足、缺位已是不争的事实,呈现数量庞大而鱼龙混杂的局面。(2月1日《信息时报》)
智库最初也称“思想库”,是指由专家组成,为决策者出谋划策,提供最佳理论、策略、方法、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。严格意义上,是指独立于政府机构的民间组织。在我国,智库的成分相对复杂,既有仰靠政府的专门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的事业单位,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,如零点调查公司,也有隶属于大学的研究组织。民办智库大多数依靠国外基金生存。
随着信息革命和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,智库迅速发展,不仅已成影响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力量,也成了国家“软实力”的重要标志。过去20年是中国智库类型、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的“黄金时期”。门类众多、人员庞大、资源丰富的各类型智库,或参与国内政策的形成,或创造能转变为政策的新思想,或为政策建议提出论点和论据,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政治、经济、民主、法治的发展。
尽管成果斐然,但中国智库无论是规模、地位,还是公信力、影响度,都与政府和公众的需求相距甚远。一些智库或囿于权力的束缚,或惑于经济的“诱扰”,总像在深海中潜泳,很难自由地呼吸,更难以独立地思想,许多学术研究或多或少都打着利益集团的烙印,研究成果常常失之公正,甚或“驴唇不对马嘴”。对此次金融危机的预测智库存就多有失误。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,面对美方的宽慰之谈,中国主流智库大部分都相信其危机“是暂时的”,公开强调“这只是美国的问题,对中国影响不大”;2008年7月份,当国际油价将突破每桶147美元时,国内不少重要能源研究机构都跟在国外分析家后面鼓噪200美元的年终预测,而2008年底12月底每桶35美元的价格人让这些人的面目无所遁形,也彻底让人失去了对这些专家的信任。
这些年,不少专家奇谈怪论屡发,信口开河,被公众讥之为“砖家”。什么 “春运铁路一票难求在于票价太低”、“学费太低不利于穷孩子上学”、“中国改革利益受损最大的是干部”、“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,只有拉大差距,社会才能进步”、“取消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等福利,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”以及“土地红线有害论”等等,不一而足。人民网的一项调查就表明, 80%的公众对专家学者包括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的印象偏差、评价偏低!
政府决策当然需要“兼听则明”,“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”。可不少政府供养的智库成了政策和决策的传声筒和放大器,没有丝毫独立研究的成果。从去年奥运会始,中国股市一路速降,而这期间恰恰是“唯稳”聒噪最为热闹的一段时间。一些专家学者担当的正是帮闲的角色,更有一批人成了房地产界暴利“杀人”的帮凶。尽管他们也有“思想”,却只站在极少数人的立场上说话。笔者不反对民间智库接受国外的基金,专家学者为利益集团代言也无可厚非,但专家一定要进行独立的思考、科学的论证,而不能被金钱所“收买”,盲目跟从国外的价值立场,甚至为“五斗米折腰”,出卖国家利益。
在笔者看来,独立思考是中国智库得以成熟壮大的灵魂。政府部门不妨对研究机构放松管制,允许各组织间平等竞争,并通过购买研究成果的方式鼓励它们研究、创新。对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,应当确保其经费来源,不让他们因“找米下锅”而“吃人家的嘴软”。可以通过立法形式,针对不同类型智库出台宽松的行业管理条例,为其发展创造良性的生存环境。至为关键的是,智库自身要自尊、自爱、自立、自强,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,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,以独立思想独树一帜,健康成长。刘效仁
青岛宝德龙网站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: 1、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青岛宝德龙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青岛宝德龙在线"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2、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或个人的文/图等稿件有些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传递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|